焦慮是對親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等的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其中含有著急、掛念、憂愁、緊張、恐慌、不安等成分。
察現象——選調生群體存在普遍焦慮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前一陣子網絡上爆火的消極亞文化(頹廢文化),什么“脫發禿頭年輕人”、“90后步入中年”、“97油膩男”、“佛系青年”啊,以及到現在依然很受廣大青年追捧的“喪茶”都屬此類。參與這些話題的人,有些是調侃,更多的則是受其熏染而沉溺其中。而這一切的源頭都可以歸結為青年人對自己的焦慮。
不可否認的是,焦慮這種情緒在選調生圈子里也正在蔓延。如果隨機找個選調生問一句:你焦慮嗎?相信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會是:是的,有時我挺焦慮的。
析原因——選調生群體為什么會憂慮
為什么在父母眼中擁有鐵飯碗,在同事視角下是未來干部的我們會如此焦慮呢?我想我們可以先從社會大環境中找找原因。
社會的飛速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要求越來越高,各種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焦慮、成功的渴求,堆積成了我們當代青年的“青春煩惱”。選調生群體中有很多青年,自然也會存在這些焦慮情緒。
引發焦慮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們頭上頂著“選調生”這個光環!選調生,是各省黨委組織部門有計劃地從高等院校選調品學兼優的應屆大學本科及其以上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作為黨政領導干部后備人選和縣級以上黨政機關高素質的工作人員人選進行重點培養的群體的簡稱。這是官方給出的定義,頭頂這樣光環的我們初入單位時自然會躊躇滿志,想要大展拳腳?傻搅嘶鶎又,我們發現實際情況與我們心理預期有很大的差別。平時所做的工作多是一些最普通的、替代性很強的打雜工作。而那些火箭式提拔的人物又多數是個例。這樣一來,對自我價值的懷疑,對未來不確定的擔心讓我們無時無刻都處在焦慮之中。
找對策——做足“慢”功課,展現“快”功力
有這樣一種竹子,在它被種下開始的前4年里,僅僅會長大概3厘米。但到了第五年的時候,它會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瘋狂生長,僅僅6周就能生長15米,它就是眾所周知的毛竹!而其實在前面的4年中,它的根已經在土壤里延伸了數百平方米。
作為選調生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也許你現在做的事情看不到成果,但不要害怕;你并不是沒有成長,而是在扎根。等到時機成熟,你就有機會能登上那遙不可及的頂峰!可是有多少人,沒能熬過那3厘米。
實際上,人和萬物一樣,都有自己的價值。即使是再平凡的個體,也有其存在的意義。就如魯迅先生所說:“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薄爱敶薰秉S大發只是一名普通的村支書,卻立志“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歷時36年,終于帶領村民修成了一條繞三重大山、穿三道絕壁的萬米水渠。如果“為民服務”的初心沒變,那么無論職位高低、權力大小,你都可以站穩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職責,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燭照一方。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慢不一定意味著低效。其中的關鍵在于你要真正的去“磨刀”。如果只認為“平淡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或者自詡“無欲無求”,不重過程,不問結果,在得過且過中沉淪。那么當機會光臨你時,也只能陷入臨渴掘井的窘境。當你在慢境遇中真正的將刀磨好了,那么刀鋒利之后,解決柴的問題也就水到渠成了。
提境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為什么有些選調生已經成了我們中的佼佼者,自身條件很優秀,也擁有令大多數人羨慕的職位的機會,還是擺脫不了焦慮呢?這就是因為還沒達到“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的境界。
今天,見蘭考泡桐,人們想起焦裕祿;到大亮山林場,想起楊善洲;聞壽光蔬菜,想起王伯祥。這十幾甚至幾十年前的事,雖然時代變化迅疾,人們卻依然沒有忘記。
所以我們選調生應有掰著手指頭珍惜每分每秒干事創業的進取心,也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只要我們有甘做綠葉打基礎,立足當前謀長遠的自覺,正視成長中的快慢,未來的路一定更加寬廣!
停止焦慮,把握好自己的方向,正視成長中的快與慢。慢時做足功課,當機會眷顧時,展現自己的快功力。與君共勉!
【作者簡介】: 凌鑫田,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2018年國內重點高校選調生,現就職于海東市民和縣水務局。